糖尿病肾病起病隐袭,缓慢进展,早期的肾脏病有关症状不多。肾病初期肾脏增大,肾小球滤过功能亢进和微量蛋白尿可持续多年,也不容易被注意,因此大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是在出现明显蛋白尿或显著水肿时方被觉察。3期以前患者在临床上尚无明显肾脏损害的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尚可逆转,如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者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特别是1型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常将糖尿病肾病从轻到重分为5期:
1.第一期主要是代偿性的肾脏功能亢进,肾脏还没有什么病理改变,有的患者肾脏体积有所增加。
为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既有增加,这阶段可持续数年肾血流量逐渐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较正常人为低。2.第二期肾脏发生了组织学上的改变,但此时化验检查还没有什么阳性发现,也就是说还查不出什么问题,病人也还没有什么感觉,仅少数病人有时血压偏高。
又称静息期,或正常白蛋白尿期。常出现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程18~24个月。本期特点是出现肾小球结构损害。3.第三期从第三期开始病人已有临床上的不正常,尿蛋白出现,血压也开始增高,此阶段关键性的化验结果是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已高于20微克/分钟,临床上通常将这一期肾病称为早期肾病。早期肾病是糖尿病肾病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发展,糖尿病肾病就无法完全消失了。
此期尿蛋白呈间歇性蛋白尿有所加重,肾功能开始减退。
4.第四期是指大量蛋白尿,但肾功能尚属正常的情况。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率超过微克/分钟,病情就进入了第四期,第四期又称为临床肾病,其主要特点就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血压持续性地升高。
此期可有大量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蛋白血症。低清蛋白血症除尿蛋白丢失外,和糖尿病本身蛋白质代谢失调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有关。临床还可见到血浆蛋白水平还高于其他原因肾病时就出现水肿,这是由于糖尿病人的清蛋白转变为糖基化清蛋白,而后者穿过毛细血管膜比正常清蛋白容易。糖尿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预后较为险恶,较快地进入氮质血症。一旦进入氮质血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常迅速减少。
5.第五期到了第五期,糖尿病肾病已进入晚期,我们常称之为终末期肾病。此时病人因肾功能不全,血液中的废物,如肌酐和尿素氮也开始升高,其中血肌酐水平升高超过2.0毫克/分升是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指标。终末期肾病病人往往伴有显著的高血压和浮肿。根据血肌酐的水平,我们把终末期肾病又分为3个阶段,血肌酐高于2.0毫克/分升叫做肾功能不全,血肌酐高于5.0毫克/分升叫做肾功能衰竭,如果血肌酐超过8.0毫克/分升,我们就称该病人已经发生了尿毒症。
上述糖尿病肾病分期中,3期以前患者在临床上尚无明显肾脏损害的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尚可逆转,如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所以3期以前称糖尿病肾病早期或非临床期。而一经进入4期以后,患者不仅出现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已难以逆转病情将进行性发展,终将进入尿毒症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
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按其所在部位和功能,可将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病变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有关糖尿病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前面已经提及。糖尿病也可影响脊髓,表现为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失常,位置觉消失,还可能有排尿困难与阳痿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脑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病变4种。脑神经共有12对,多数都能受糖尿病的影响,脑神经受害的表现包括上眼睑抬不起来、眼球活动障碍、看东西双影、听力下降、口眼歪斜等。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非常常见,主要表现为末梢神经炎,有时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末梢神经炎的症状为肢体疼痛、麻木,疼痛严重时有的病人会丧失继续生活的勇气。病人可有感觉异常,如有烧灼感、蚁走感、触觉过敏,但真正受到高温、低冷或刺伤等外界刺激时反而不能有正常的感觉,不能立即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而容易受伤。还有的病人叙述“脚下没根”,“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容易跌倒。
与感觉神经相比,运动神经受累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病变,如全身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疼痛等,偶有单神经麻痹引起肢体瘫痪者,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以消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非常多见,病人常诉说大汗,特别是头面部和躯干部大汗,四肢汗不多,吃饭或稍事活动就大汗淋漓,有的病人半身出汗。腹胀、便秘,或者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也不少见。病人还可有直立性低血压,他们往往躺着时血压高,一站起来血压就下降,甚至头晕跌倒。另外不少病人排尿障碍,或有尿尿不出来,或小便淋漓不尽。糖尿病人的阳痿、不育也很常见。这些症状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